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NEWS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徐爱华代表:要从政策源头解决基层法检两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

作者: admin发表时间: 2016-03-14 11:44:24浏览: 393
  钱江晚报3月14日讯 
  2016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攻坚之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底色,感受到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严查基层腐败、严惩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打击金融证券等领域犯罪……两高报告10条干货,将影响你我生活。 
  两高报告解读(一) 
  严查基层腐败、健全机制防范冤错案件、紧盯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两高报告,这10条干货与你有关 
  1.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两高"工作报告表明,在过去的一年,我国反腐力度不减、重拳频出,战果累累。 
  【最高法】2016年将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加强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最高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预防两手抓。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40834件54249人;依法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朱明国、周本顺、杨栋梁、何家成等41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周永康、蒋洁敏、李崇禧、李东生、申维辰等22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2.基层尤其是涉农腐败将成查处重点 
  政府补贴被冒领侵占、国家补偿款被克扣拖欠,对于这些身边的腐败,尤其是"三农"领域的腐败,基层群众深恶痛绝却常常无可奈何。今年,最高检明确提出严肃查办基层职务犯罪。有了最高检"撑腰",基层群众的利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最高检】严肃查办、积极预防发生在基层尤其是"三农"领域的职务犯罪,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3.健全机制防范冤错案件 
  过去一年来,"陈满故意杀人放火案""杨明故意杀人案"等冤错案件被平反,司法正义进一步彰显。这次两高报告提出"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侦查监督"等多项具体措施,"防患于未然",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司法过程中的冤错案件。 
  【最高法】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健全死刑复核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最高检】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坚守防止冤错案件底线。 
  4.法官的从业环境将得到改善 
  作为法官,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各类案件,还可能面对因审判工作而带来的安全威胁。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这次最高法提出"坚决依法惩治伤害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将让法官群体更有底气。 
  【最高法】坚决依法惩治伤害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5.紧盯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当下,一些地方对破坏环境案件不以为然,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导致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的行为迟迟难被纠正。严查破坏环境资源背后的黑手,需要司法机关咬住深挖。这次"两高"齐发声,给破坏环境资源的人敲响了警钟:再伸手,必被捉! 
  【最高法】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各级法院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同比上升18.8%。发布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和审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实施办法,各级法院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7.8万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新环保法施行后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最高检】深入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7101人。加强与环境资源监管部门工作衔接,完善信息交流、法律咨询、案件通报机制,严肃追究犯罪,及时提出恢复受损生态环境等检察建议。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督促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852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040件。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协名誉会长陈舒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效明显,现在尤其要保持足够"定力",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让反腐利剑时刻高悬,形成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斗争仍然任重道远,没有"休止符"。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 
  基层两院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两院,日常的审判、执行、公诉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像我们绍兴市柯桥区法院,2015年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近295.5件,同时还要配合党委政府开展信访维稳、企业解困等中心工作,因工作压力大,近年来法官调离或辞职现象呈上升趋势,加之随着一审案件管辖权限的不断下放,浙江省基层法院受理的一审案件标的数上限目前已达到1亿元。因此,基层法院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一审案件工作量,但法官、辅助人员数量并没有随之大幅增加。希望上级两院能高度重视并改善基层一线的工作现状,从政策源头解决基层法检两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玉红 
  今年在错案纠正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错案纠正的阻碍。首先,启动重审难,重审公正判决难;其次,缺乏权威独立的二审错案审查申诉体制;最后,缺乏权威独立的二审错案审理机构。我建议:第一,设立申诉案件督察委员会;第二,设立巡回法庭,负责二审错案的审判。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岭市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林燚 
  首先建议进一步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对防止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因现行司法层面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完善,各级法院办案差异较大,非法证据排除机制使用低,很多基层法院甚至都未启动,而且侦查人员到庭作证更少,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 
  设立专门化审判机构,实行跨区域的异地管辖模式,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 
  国企、"三农"、金融、司法等重点领域腐败频发,或形式隐蔽、或系统性塌方,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需要在反腐败斗争中集中火力,重点打击。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 
  报告中强调要探索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结合企业界实际,我提一条建议:建议成立由国家及省"两院"的法律专家组成"法治企业"宣讲团,深入全国500强企业、全省百强企业进行巡回宣讲,讲案例、讲教训、讲经验,使全体干部职工能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敬畏法,让法治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与信仰。我们浙江省的百强企业都是全省经济建设的主力,如果"主力军"都成为了"法治企业"的典范,那么,浙江经济就一定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 黄小星 陈伟斌 史春波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