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NEWS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徐爱华代表受邀出席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

作者: admin发表时间: 2017-03-04 9:59:09浏览: 379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第十九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于2017年3月3日举行,主题为“实体经济如何破局”,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出席并发言。


徐爱华:破局还是要靠企业家 
  实体经济如何破局?徐爱华认为实体经济破局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企业家自己。“这点非常重要,第一你要不忘初心,第二你要有信心,要有原来办实体企业的那种激情、热情,还有无畏的精神。” 
  第二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资本化、大数据,去降低实体企业的成本,重新梳理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第三要提振实体经济企业家的能力。 
政府层面她指出:第一,实质性为企业着想的方面也就是降税,一个是实体企业的增值税,一个是技术研发投入上的支持,让实体企业在创新方面少冒风险、降低成本。第二,为实体企业摇旗呐喊、鼓劲,要为实体企业家确立社会地位。


3月3日晚,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2017第十九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李稻葵、宗庆后、李彦宏等2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他们围绕“实体经济如何破局”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彦宏:人工智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因素,而不是阻碍人类进步的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有20多年时间,应该说在一直有人口红利,增长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但是最近一两年,也明显感觉到增长的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对于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李彦宏表示认可,“但是把历史拉长,类似于工业革命,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人工智能都在发生。蒸汽机、电力的发明,代替了大量劳动力,使很多手工业者失业。但人工智能的革命不太一样,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短期内来看,人工智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因素,而不是阻碍人类进步的。” 


↑李彦宏 



  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技术领域寻找振兴实体经济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成本是不断降低的。作为企业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主动研发应用新技术。只有掌握了价值链的核心部分,才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徐爱华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表示,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作为智能工具一直支撑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以电商为例,它缩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通过电商平台企业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产品,很多间接的成本就去掉了,这是互联网技术降低企业成本的最好例证。


↑王景海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能源企业就是和煤炭、风、天然气打交道,跟互联网和新技术完全不沾边。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表示,通过新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海上风电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不仅风能的转化效率更高,上网电价也在逐年降低。“我们要通过技术进步,把过去一块钱一度的电,降到4毛钱、3毛钱。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破局。”张传卫说。 


↑张传卫 



  李稻葵:20年前老百姓的关注点是如何买第一套房子装修,现在大家琢磨的是要去旅游 

  “中国经济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20年前老百姓的关注点是如何想买第一辆车,如何买第一套房子装修。现在大家琢磨的是要去旅游,是怎样在网站上获得各种健康的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


↑李稻葵 



  面对这样的消费结构变化,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短期内很难适应。即使是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企业,也还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采访中,多位企业家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面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扎实进行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在他看来,中国的实体经济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中国制造”总体上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出口总量大但企业利润低,受到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应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着力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


↑何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新技术的运用会促进实体经济的进步。但也可能冲击实体经济。他认为,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国、创造财富的经济。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丁列明 



  丁列明代表的观点折射出我国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路径。过去中国的只是把别人不做的低端产业拿来发展,现在则是要和发达国家一同竞争,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如果这条路走通了,不仅产业发展的程度能够在同行业领先,产业发展的韧性也会显著增强。 

何伟:对待颠覆性技术,谁拥抱快谁就有机会 

  两会前夕,《中国企业家》对500家企业做了一个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在科技时代、互联网时代,什么样的实体企业会取得成功?受访企业给出的答案中最多的就是“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重视技术和研发,打造自身优势和不可替代性,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成功。但是大多数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很有限,导致公司创新力不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产品的体验有更高的要求,专注于做好产品的公司有前途。多位代表委员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过去做企业更强调规模,“大而全”“小而全”一度是企业家们共同的追求。现在应该更注重企业内在效率,“小而美”“隐形冠军”逐渐成为业内的共识。 

  “我们做实体的人,应该尽快的用一种非常敬畏的态度,对待颠覆性技术,谁拥抱快谁就有机会。过去制药完全要靠天然药物筛选,现在有计算机,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甚至很多眼底疾病的诊断,机器比人的准确率还要高。”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说。


↑宗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