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浙商网讯3月4日 (记者 张名豪)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感到心里暖洋洋,体现了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的真情关怀,显示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给我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澄清了人们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年来,徐爱华感受到,在国家政策层面上,鼓励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从未改变,在许多领域还有所突破。她认为,党和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相信必能激发起企业家的创新才能,非公经济将更具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徐爱华指出,当前政策环境在改善,营商环境在变好,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制度环境在完善,任务目标也需落到实处。她所理解:“最多跑一次”,首先是一种姿态,就是干部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姿态,其次,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政府部门也要有个系统配套建设过程。
她特别强调,“最多跑一次”需要构建新型亲和、清白的政商关系。只有在边界清晰、规则透明和良性互动的政商关系中,企业家才能成为创新和创造的主角和推动者。
“就企业而言,我们要更加重视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要更加重视从市场中获得资源,建立公平互助的企业家网络,关键不是从哪里取得资源,公平公开光明正大的政府资源要去取得,还要靠实力,更要靠市场。”徐爱华说。
此外,徐爱华还认为,对政府干部而言,与企业家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非常重要,政商关系做不好,就很难发展经济。“因为国家经济还是靠企业家这个群体来发展的,如果政府不能处理好和企业家这个群体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就缺乏动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4日讯(记者 韩秉志 吴佳佳 温济聪)
习近平总书记论新型政商关系一周年,企业家代表委员说变化谈感受——这一年,清了更亲了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寄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握大势、提升素质、发挥才能,推动企业取得更新更好发展。一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何?新型政商关系有何改善?《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
“2016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落实‘五个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解决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清理审批事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有力举措;省级各部门还出台了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征税改革、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等一系列文件。”说到过去一年来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如数家珍。
“目前,相关政策收到了明显实效,浙商正在积极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资本与实业相融合,提升品质,提升管理,开拓内需,争取进入更高层次的国际市场。以华联集团为例,今年仅外贸一项,子公司就能拿到一家国外企业3亿多元的订单。”
“当前,新常态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非公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和一大批相关的政策措施,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党和政府已经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相信企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以今年两会为新的起点,撸起袖子继续加油干!”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图片为介绍/评论相关主题,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